申报专栏

 

 

 

 

 

 

 

 

 

 

 

 

 
 
 

首页 >>申报专栏>> 改革内容>> 正文内容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发布时间:2019/5/15    浏览:15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按照工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基于“五重融合”的理念(图1),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专业实践与综合体验融合、导师团队与学生团队融合、校内平台与社会资源融合、制度创新与文化引领融合,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探索了课程与项目并行、学练交融互动、企业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实践环节牵引等多种教学模式,构建了“多层次、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专业导论、制图测绘、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实习、基础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的“全过程、多平台、三层次、分阶段、递进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图2)。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校内实验实训平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平台、项目研究和竞赛平台等多个平台,将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训练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进行4年不间断地培养,构建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创新活动、企业人才培养、学生就业、自主创业、文化养成于一体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常态化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目标,全面推广“三自三创”实践育人新模式。
根据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理念和目标,本着"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以致用为目标"的培养思路,坚持创新教育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坚持以“生”为本和“师生共长”为指导理念,创造性地探索出以发挥学生“三自(自主实践、自发管理、自觉教育)”作用为出发点,实施学生“三创(创意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培育)”实践育人新模式(图3),从而开展学生以问题、项目为导向自主实践活动,为大学生营造一种促使独立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如在“西风坊”、“3D”和“零起点”等科技创新工作室推行“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开放共享的管理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工作室的课外学术活动,以“传、帮、带的工作方式自主学习与探索性学习提供了新思路,全面培养了学生在集体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能力。

图3 “三自三创”实践育人新模式
2.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体系。
在优秀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通过兴趣引导、项目驱动,完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体系(见图4)。全面开展和深化创新创业赛事、专业技能展演、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教、赛教结合"。
如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机械CAD/CAM》课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化大赛深度融合,以大赛主题为项目任务的考核纳入课程考核中,遴选优秀作品参加省级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3D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相关学科竞赛。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多元化阶梯式的培养思路,一年级打基础,以获取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重点;二年级合理组织,以研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特征,广泛参与各类科技活动;三年级科技立项出成果,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项目或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梦想,结合任务导向,通过自主构思、制作、发明,开展“小制作、大创新”的自主实践活动。通过讨论立项、项目动态展示、结题论文提交等环节实现项目管理;四年级参与科技创新与教师科研活动,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对学生开放学院全部实验室。到2021年,增建并完善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测控技术、机器人等校内实习基地。建成后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新增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对实验效果不显著的实验项目进行改进,培养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网站首页 | 申报专栏 | 专业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学条件 | 教学研究 | 科学研究  创新创业平台 | 创新创业教育 | 创新创业成效

名称:兰州工业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网站  地址: 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坪东路1号  邮编:730050

 

电话: 0931-2861344     传真:0931-2861344  邮箱:496021016@qq.com    

网站版权:兰州工业学院     网站技术:兰州科源